宮頸癌防治要做好三級措施

本文已影響1.86W人 

宮頸癌防治要做好三級措施

黃女士今年36歲了,近2年來,每次同房後陰道都會有少許出血,因爲不好意思去醫院看,就這樣一直拖着。但最近半個月來,她感覺陰道時常有不明原因的流液,並伴有異味,這纔到醫院來。到醫院檢查時,醫生髮現黃女士宮頸外長有一個直徑約4cm大小的菜花樣腫物,有接觸性出血,陰道鏡下取組織做病理檢查示宮頸中分化鱗癌,宮頸TCT示CINIII。這消息對於黃女士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自己還那麼年輕,怎麼就宮頸癌了呢?

宮頸癌是危及女性生命以及生活質量的主要惡性腫瘤之一,在發展中國家,發病率和死亡率在女性所有腫瘤中居第二位,僅次於乳腺癌。有報道,全世界每年新出現的宮頸癌病例有53萬,死於宮頸癌的有27.5萬。我國每年新發生的宮頸癌病例爲15萬,死亡近10萬,嚴重危害着婦女的健康與生命安全。

對於宮頸癌的發病年齡各國報道不一,但以40歲以後顯著增加,近年來宮頸癌在全球範圍內呈年輕化的趨勢,有些人在20多歲也被診斷出患有宮頸癌,HPV感染和不典型增生的癌前期病變在年輕人裏也不少見。

宮頸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認爲與性生活過早、性生活過頻、性伴侶過多、多產密產、伴侶包皮過長、激素分泌紊亂或代謝異常、病毒感染、慢性宮頸炎、宮頸糜爛及一些性傳播疾病等有關,其中HPV感染被認爲是最有可能的致病因素,尤其是高危型HPV,如HPV-16、18型,與宮頸癌的發生密切相關。

HPV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是一類特異感染人的皮膚和黏膜上皮的病毒,它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陰道、子宮頸、肛管的上皮和黏膜是HPV病毒侵襲的好發部位,有報道,在自然人羣中,HPV感染率從低於1%到高達50%,在性活躍人羣中20%多的人有HPV感染史。90%的HPV感染是一過性的,不需要特殊處理,半年或一年能自身清除,只有10%左右是持續感染的,持續感染人羣中也只有少部分會發展呈癌前病變和癌。

HPV病毒感染雖然非常常見,但卻並非所有的感染都會進展爲惡性腫瘤。從持續性高危型HPV感染到最後進展爲惡性腫瘤是長期、漸變的過程,大概有10年的時間。在宮頸癌之前,會經歷一系列的前期病變,我們稱爲宮頸上皮內瘤變(CIN),按照程度的不同可爲CINⅠ、CINⅡ和CINⅢ。經過治療的CIN會有兩種不同的結局,一是病變自然消退,很少發展爲浸潤癌;二是病變依舊具有癌變潛能,可能發展爲浸潤癌。所以,如果能及早發現癌前病變並採取合理的治療手段,打斷這個發展鏈,就能有效地阻斷從癌前病變到宮頸癌的發展過程,從而降低宮頸癌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因此,對宮頸癌早期的篩查是防治宮頸癌的關鍵。但是卻由於很多女性缺乏對宮頸癌的認識,特別是一些衛生條件較差的偏僻鄉村,婦女思想保守,自己有病了也不好意思去治療,還有一些人不理解宮頸癌篩查的意義,不能做到在癌症早期、癌前病變期就主動到醫院去篩查,因此很難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早期宮頸癌通常是沒有症狀的,即使在婦科檢查時,醫生也很難肉眼將宮頸糜爛與宮頸早期癌瘤鑑別開來。對於宮頸癌的篩查診斷,通常採取“宮頸三步診斷法”。第一步,早期依靠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即宮頸刮片篩查,宮頸刮片是一種比較全面、有效的宮頸癌篩查方法,它通過刮取鱗狀上皮與宮頸管柱狀上皮交界處的脫落細胞,置於顯微鏡下尋找可疑癌細胞。當宮頸刮片篩查出異形細胞或可疑癌細胞時,爲了準確地判斷它來自宮頸的什麼部位,就需要做第二步的檢查——陰道鏡檢查,陰道鏡能將視野內的圖像放大10~40倍,在陰道鏡的直接指導下對可疑病變組織作標本鉗取,可以有效提高活檢的陽性率。第三步就是將鉗取的組織拿去做活檢,以明確診斷。宮頸癌的三步診斷法一定要有序地一步一步走,操作順序不能顛倒,這樣做,既保證每一步檢查的準確性,又使受檢者不花冤枉錢,同時也節省了醫療資源。

在宮頸癌的預防上,主要是做好三級預防措施:

首先是要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性生活不宜過早,要堅持單一性伴侶、避免性生活過頻繁等,同時注意保持陰道清潔,避免感染。

其次,要做到“三早”,即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女性應該要每年做一次健康體檢,如有異常應及時診治,越早發現、越早診斷、越早治療,收到的效果就越好。尤其是對於那些表面上看似無症狀但卻有患宮頸癌高風險的女性,更是要重視每年宮頸癌的篩查,所謂宮頸癌高風險女性,主要包括有家族史、多個性伴侶者、性生活過早者、性伴侶不健康者等。

第三,對於篩查發現有異常的女性,千萬不可掉以輕心,一定要聽從專業醫生的建議,做進一步的檢查治療,將病情阻斷在癌前期。

最後,女性朋友平時也應該多留心自己的身體,如果出現有月經不規律、同房後出血、陰道不明原因流液等異常時需警惕,應該及時到醫院請專業的醫生查明原因。患有宮頸炎、宮頸糜爛等婦科疾病時,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及時治療,切勿拖延,此外,宮頸癌患病率還會在不合理使用雌激素的情況下增加,因此,女性在使用雌激素時也應該嚴格遵循臨牀醫生的指導。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