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要懂得:吃點“涼”食物

本文已影響2.82W人 

冬季空氣乾燥,加上老人活動量會相應減少,容易造成體內積熱不能適時散發。根據內熱所在的部位不同,常有不同的臨床表現,如上焦蘊熱者可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扁桃腺炎、口腔黏膜潰瘍等;中焦蘊熱者可表現為舌苔厚、尿黃、便祕、口渴等;下焦蘊熱者常可誘發或加重膀胱炎、痔瘡等。

冬季養生要懂得:吃點“涼”食物

吃“冷食”不但能增強胃、腸功能,對胃、腸進行耐寒鍛鍊,還能使人體從內部降溫。冷食可刺激機體的免疫系統,從而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但冬天的冷不是“冰鎮”,而是將“冷”的最低溫度設在“手摸著不是冰涼的”這種感覺。

最簡單的冬季保健“冷飲”就是涼白開。冬季經常飲用涼開水,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加血紅蛋白量,提高人體免疫機能,有預防感冒、咽喉炎和其他面板病之效。特別是清晨起床空腹飲杯涼開水,對人體各器官進行“內部洗滌”,有助於當天食物的吸收,又可防治便祕。此外,也可以吃點涼拌菜,如拍黃瓜、涼拌木耳等,既爽口又增加食慾。

但冷食只能起到帶走體內一部分熱量的作用,治標不治本,所以冬季還應適量吃些“涼性”食品,如鴨肉、白蘿蔔等。這些食物最好和溫性食物搭配吃,比如牛肉屬於溫性食物,燉的時候加點白蘿蔔,就是很好的涼熱搭配。

此外,在冬天乾燥的氣候下,常用紅棗、枸杞等食物滋補的老人,吃多了很容易上火,加進點涼性的荷葉,滋補的效果會更好。食物是涼性的,但如果熱著吃,有意想不到的養生效果,比如南方很有名的糯米藕,就有很好的養陰作用。

已經有許多研究證明,烹調方式、儲存方法等都會影響食物的營養成分。最近,我閱讀一些國外研究,結合自己的研究結果,發現進食時的食物溫度,也會影響營養。

研究給9個年輕健康男性志願者,早上吃當天烹調的等量的土豆。唯一的區別,就是一段時間吃的是熱乎乎的土豆,測定其中心溫度為84攝氏度。另一段時間,吃的是涼到室溫的土豆,其中心溫度為26攝氏度。測試的結果讓人大吃一驚——吃熱土豆後,餐後血糖和血胰島素的上升幅度顯著高於吃涼土豆後。最令人驚訝的是,餐後的甘油三酯水平上升趨勢也完全不同,熱土豆帶來了顯著上升,而涼土豆不僅未引起上升,甚至還有顯著下降。

澱粉類食物的消化難度不僅與纖維含量有關,還與澱粉的糊化程度及老化程度有關,也與食物的硬度、黏度等有關,這些早就得到科學證明。而澱粉的糊化程度和老化程度,均受到溫度的強烈影響。沒有足夠的溫度,澱粉不能充分糊化,也就是“不熟”。而熟了之後一旦降溫,澱粉又會發生黏度下降、硬度上升等變化,會產生更多的“抗性澱粉”。抗性澱粉不容易被人消化吸收,只有進了大腸才能被大腸微生物所發酵。

因此,消化能力太好,身體肥胖,患有“三高”的人,吃一些放涼的食物,增加抗性澱粉,能延緩餐後血糖和血脂的上升,還能改善腸道菌群,是有益無害的。但是反過來,消化能力特別差,身體很瘦弱的人,就適合吃溫熱的食物,能促進消化。不過,也要注意別吃滾燙的食物,否則可能燙壞消化道黏膜,增加癌症的風險。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