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女童摔男嬰 淺談兒童攻擊性行為

本文已影響1.22W人 

什麼是兒童攻擊性行為

10歲女童摔男嬰 淺談兒童攻擊性行為

所謂兒童攻擊性行為,又稱侵犯性行為。攻擊行為是指因為慾望得不到滿足,採取有害他人、毀壞物品的行為。

兒童的攻擊行為通常會有打人、搶奪、罵人、推人、踢人、咬人、惹是生非、戲弄、恐嚇、欺負其他兒童、強佔或搶奪別的兒童的物品等行為,嚴重的,甚至會導致直接傷人行為。一般是男孩以暴力攻擊居多,女孩以語言攻擊居多。

兒童的攻擊性行為,在三至六歲會出現第一個高峰,十至十一歲出現第二個高峰。案件中的女童,正處於第二個高峰期年齡段,她不僅電梯內反覆暴打同樓1歲男孩,還把1歲男童扔下了電梯。都是她本身攻擊性行為的重要表現。

兒童攻擊行為危害極大,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研究發現:70%的少年暴力罪犯在兒童期就被認定是有攻擊行為。從小攻擊性強的孩子,如果家庭、學校、社會沒有進行正確的引導教育、忽略了給予科學的矯治,這些孩子長大後很容易走上違法犯罪道路。攻擊性行為直接妨礙孩子今後一生的發展,如果攻擊性行為延續到青年和成年,就會出現人際關係緊張和社會交往困難。

攻擊性行為的原因常見的原因有:遺傳、心理、教育、模仿等因素導致。科學研究發現,這些兒童可能存在著某種微小基因缺陷,在後天的環境中將會表現攻擊行為。當兒童有情緒問題和行為障礙的時候容易產生攻擊性行為。

造成兒童攻擊性行為的原因

兒童攻擊行為與教育不當有很大的關係。有的家長害怕孩子吃虧,常教育孩子說:“如果別人打了你,你也死命打他,下次他就不敢打你了。”當兒童攻擊別的兒童時,家庭進行袒護、不批評,這樣會讓兒童錯誤產生一種攻擊別人的合理感,慢慢攻擊慾望更強烈、更嚴重。

還有的家長喜歡用暴力懲罰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幼小的孩子不懂分辨,在捱打之後就會將這種情緒“轉嫁”到比他小的孩子身上,找別人出氣,慢慢形成攻擊行為給他人造成傷害和痛苦。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辨別能力差,模仿性強,許多攻擊性行為都是從父母之間爭吵與打架、父母的攻擊性行為、同伴的攻擊性行為等模仿學習而致。

此外,電影、電視裡的攻擊性行為,網路遊戲中的暴力行為,這些都會在孩子的潛意識裡記錄下來,當他不開心、遇到煩心事、有負面情緒、被同齡或比自己大的孩子欺負時,就會很自然表現出攻擊破壞行為。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道:“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意思是說:含“德”濃厚的人,比得上初生的嬰兒。毒蟲不去刺傷和蟄咬他,猛獸不去傷害他,凶鳥不去搏擊他。作為一個10至11歲的女孩子,她的行為遠遠超過了這些動物的智商和辨別能力,為什麼會做出這樣觸目驚心的行為來?

這很值得我們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進行反思。的確,現在的家長、老師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眼睛裡只裝著怎麼樣考出好成績來。往往容易忽略孩子的為人處事教育,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極其不利的。對於孩子來說,只有具備了“道、德、仁、義、禮”這些基本的品質,才能積極實現自己的理想,為國家社會做出貢獻。

培養孩子的時候,先要讓孩子人格健全、有正確認知辨別能力、有正確行為習慣,在這個基礎上去培養能力、知識、技能才會發揮作用,不然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在此給家長一些建議。#p#副標題#e#

如何應對幼兒的攻擊性行為

1.家長以身作則做孩子的表率

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第一任老師,分辨能力弱、模仿能力強的孩子,首先會選擇模仿朝夕相處的父母。作為家長,需要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不要因主觀偏見、或者生活的不順心,而在孩子面前毫無顧忌地攻擊別人。

夫妻之間有了分歧,也要避免爭吵和打罵,不在孩子面前說富有攻擊色彩的話語,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2.創造良好家庭教育環境

生活在一個良好家庭氣氛、有充裕的時間,有自己的玩具,溫馨寬鬆的環境,能讓孩子的攻擊行為明顯減少。在給孩子看電影電視的時候,家長要把好關,不要讓孩子看充斥暴力鏡頭的節目,如果孩子不小心看到了,也要明確告訴孩子,那是不好的行為,不能模仿和學習。只有正確引導兒童,模仿影視和網路中的積極行為,才能幫助他樹立正確的是非觀。

3.及時表揚孩子

家長和老師的鼓勵是孩子前進的動力。當孩子表現出積極的行為時,老師和家長要及時鼓勵和表揚。當孩子表現攻擊行為時,則要進行批評和懲罰。在懲罰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隨意採用“以暴制暴”的方式,這樣很可能會適得其反。

可以採用“冷處理”的方式來懲罰孩子。所謂“冷處理”,就是在一段時間裡不理他,如把孩子關在房間裡,讓他思過、反省,林志穎就曾經把調皮的Kimi關在了衛生間進行懲罰。這種方法的好處在於不會向孩子提供呵斥、打罵的攻擊原型。把這種方法與鼓勵親善行為的方法配合使用,效果會更好。

4.糾正不正確的教育方式

家長要正確看待孩子被欺負和孩子欺負別人的事情。當孩子被欺負後,應告訴孩子要向老師反映,不要動手反擊;當自己的孩子打了別人的孩子以後,也不要進行偏袒,反而要對孩子進行嚴肅的批評教育,並帶著孩子向被欺負的孩子及家長賠禮道歉。

5.教孩子懂得宣洩情感

挫折、煩惱、憤怒等負面情緒,最容易引起孩子的攻擊行為。家長要教會孩子懂得宣洩不良感情,比如寫日記、或者跑步、打球等運動的方式,把自己的煩惱、憤怒宣洩出來。

6.培養孩子豐富的情感

有些孩子見到小動物,會去虐待它,以發洩內心的憤怒。家長可以讓孩子飼養一些小動物,比如小貓小狗、或者小白兔等,通過照顧小動物的日常起居,來培養孩子的愛憐之心。這種鼓勵親善行為的方法,是糾正孩子攻擊性行為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7.飲食和藥物治療

對有攻擊性傾向的兒童,可用減少糖攝入量的方法來防止和減少其攻擊性行為。也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中樞興奮劑或鎮靜劑。但藥物治療只能起到暫時性的控制,一旦停藥,效用便隨之消失。因此,藥物治療只能作為輔助療法。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靠家長的教育。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