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艾灸療法的操作步驟

本文已影響2.6W人 

詳解艾灸療法的操作步驟

    灸療操作方法:

    用艾絨做成艾柱或艾條,點燃後在穴位或患處薰灸,藉助溫熱性和藥物作用,以溫通經絡,調和氣血,燥溼祛寒,回陽救逆,消腫散結,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護理上常用的有艾條灸、艾柱灸及隔姜灸,隔蒜灸等。

    1、艾柱灸

    (1)物品準備:治療盤、艾絨、艾柱器、火柴、鑷子、彎盤。

    (2)操作方法:

    ①將艾絨放入艾柱器內,根據病情,製成大小適宜之艾柱。

    ②將艾柱置於應灸穴位上,點燃艾柱頂端。

    ③等艾柱燃至病人感發燙時,即用鑷子取下放入彎盤,另換一艾柱,繼續點燃。

    ④一般每次灸3~5壯(每個艾柱謂一壯)。#p#副標題#e#

    2、艾條灸

    (1)物品準備:治療盤、艾條、火柴、彎盤,必要時備艾灸盒。

    (2)操作方法:

    ①點燃艾條一端,燃端距應灸穴位或局部2~4cm處薰灸,使局部有溫熱感,以不感燒灼爲度。

    ②每次灸15~30分鐘,使局部皮膚紅潤、灼熱。

    ③中途艾絨燒灰較多時,應將絨灰置於彎盤中,避免脫落在病人身上。

    ④腹部、背部較平坦處行艾灸時,可用艾灸盒。即病人取平臥或俯臥位,將點燃之艾條放於盒內紗隔層上,灸盒放在應灸穴位的部位,加蓋後可使其自行燃燒艾條,達到艾灸的目的。

    3、隔姜灸、隔蒜灸

    (1)物品準備:治療盤、艾絨、艾柱器、火柴、鑷子、彎盤,根據需要準備切成0.2~0.3cm釐米薄,直徑約2cm的鮮薑片或鮮大蒜頭橫切成片數片(或用大蒜搗泥,取0.3cm厚的大蒜泥敷於穴位皮膚)。

    (2)操作方法:

    ①暴露應灸部位。

    ②取鮮薑片或蒜片(或蒜泥),放於穴位,上置艾柱。

    ③點燃後待病人感灼熱時即更換艾柱,連灸3~5壯。

    ④臍部也可敷食鹽後,置艾柱灸之,稱隔鹽灸,或在穴位放其它藥物如附子片等,統稱間接灸法。#p#副標題#e#

    4、艾灸護理

    (1)艾灸畢應爲病人蓋好衣被,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2)凡顏面、五官區域、大血管、粘膜處及熱證,一般不宜艾灸。

    (3)灸後如起小水泡,一般不須處理或塗龍膽紫,較大水泡應消素後用無菌針頭刺破,塗上龍膽紫或金萬紅軟膏。

    (4)行艾灸時,須注意病人保持舒適體位,以免病人自行移動時,艾灰脫落或艾柱傾倒而發生燙傷或燒壞衣被。

    (5)艾條灸畢後,應將剩下之艾條套入玻璃試管內或將燃頭浸入水中,以徹底熄滅,防止再燃。如有絨灰脫落牀上,應清掃乾淨,以免復燃燒壞被褥。

    (6)艾條灸時,要注意燃點的距離,太近則易燙傷,太遠則療效不佳,應隨時詢問病人溫熱感,並觀察局部潮紅程度。行艾柱灸時,更應認真守護觀察,以免發生燙傷。

    5、在護理中的應用

    (1)虛寒性腰痛:腎區放灸盒

    (2)風寒溼痹:局部關節臨近穴位

    (3)噁心、嘔吐、急性腹痛:臍部隔鹽灸

    (4)未潰破之癤腫處隔蒜灸

    (5)脾胃虛寒性胃痛:灸中脘(隔姜灸)、內關、足三裏。

    (6)脾虛型腹瀉:灸天樞(隔姜灸)、神闕(隔鹽灸)、足三裏、腎俞、脾俞。

    (7)虛脫、四肢厥逆:灸百會、神闕(隔鹽灸)、涌泉

    (8)虛寒型痛經:灸關元、中極、三陰交、足三裏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