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愛出汗 推薦7味止汗食療方

本文已影響2.63W人 

寶寶愛出汗 推薦7味止汗食療方

4型別汗症中醫診療

中醫將小兒汗證分為4個型別,每個型別都有不同的表現,並且有相應的治療原則和方藥。

1.表虛不固型

主要見於平時體質虛弱的小兒,主要表現為經常出汗,或者伴有盜汗,出汗以頭項、肩背明顯,活動後尤甚,汗後乏力、倦怠、畏冷。平時易感冒,面色晄白、脣淡、肢端冷、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中醫治法為益氣固表,方藥選用玉屏風散合牡蠣散加減。

2.營衛失調型

主要見於急慢性疾病後期的孩子,主要表現以自汗為主,或伴盜汗,汗出遍身而不溫,微寒怕風,不發熱,或伴有低熱、精神疲倦、胃納不振、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緩。中醫治法為調和營衛,方藥選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

3.氣陰虧虛型

多見於急病、久病、重病之後失於調養的孩子,主要表現以盜汗為主,也常伴自汗,形體消瘦,汗出較多,萎靡不振,或伴低熱、口乾、手足心灼熱、哭聲無力、口脣淡紅、舌質淡、苔少或見剝苔、脈細弱或細數。中醫治法為益氣養陰,方藥選用選用生脈散加減。

4.脾胃積熱型

有些小兒由於飲食不知節制,食用過多肥甘厚味,但脾胃功能很弱,結果導致脾胃溼熱蘊積,熱迫津液外洩,故自汗或盜汗。主要表現為自汗或盜汗,以頭部或四肢為多,出汗後面板溫度較高,汗液顏色發黃,口渴但不想喝水,口臭,小便色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中醫治法為洩熱健脾,方藥選用瀉黃散加減。

7味止汗食療方

對於病理性多汗,應針對病因進行治療,缺鈣引起的盜汗,應適當補充鈣、磷、維生素D等。此外,還可以通過食療來調節改善一下孩子的多汗症狀:

1.黃芪紅棗湯

黃芪15克、紅棗20只同入鍋,加水適量,文火煎1小時以上。每日1劑,分2~3次服用,食棗喝湯,連服15日為一個療程。主治氣虛表衛不固型小兒汗證。

2.黃芪羊肉湯

羊肉90克用沸水略煮,撈出後即用冷水泡浸以除羶味。用砂鍋將水煮開,入羊肉與黃芪、淮山藥各15克,加龍眼肉10克同煮湯,進食之前加鹽調味。若孩子無咀嚼能力,可煮成濃湯飲服。有健脾補虛、滋養斂汗的功效,主治小兒病後體虛盜汗者,但陰虛太甚者不宜服用。

3.黃芪粥

黃芪30克加水煎成濃汁,加入粳米100克,加水煮成稀粥,用適量紅糖調服。每日2次,早、晚溫服。有健脾固表止汗的功效,主治小兒自汗證。

4.黑豆小麥粥

黑豆、小麥各50克共熬粥食用,主治小兒陰虛盜汗。

5.黑豆圓肉大棗湯

黑豆30克、龍眼肉10克、紅棗30克放砂鍋內,加水適量,文火煨1小時。每日2次分食完,連吃15日為一個療程。主治小兒表虛不固或營衛失調型汗證。

6.浮小麥大棗粥

浮小麥50克、大棗6枚、糯米60克,水適量。適用於病後體虛、自汗、怕寒的孩子,尤適於病後胃納不佳的孩子。注意,感冒的孩子勿服食。

7.參蓮飲

孩兒參10克,蓮子15粒,放在碗內用沸水泡。去皮和芯後,將蓮肉與參同放碗內,加冰糖和水適量,放在蒸鍋內隔水蒸燉1小時。每天1劑,連服15天為一個療程。有益中氣、補脾陰、止虛汗的作用。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