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火鍋如何吃出健康

本文已影響9.44K人 

冬日火鍋如何吃出健康

冬日火鍋如何吃出健康

國人熱衷於吃火鍋,品嚐的是一鍋涮的滋味,體味的是親朋相聚的熱鬧。熱氣騰騰、食用簡便的火鍋在冬季得到了人們獨有的青睞。然而,在享受之餘,我們也慢慢發現了食用火鍋的誤區對人們健康造成的危害。如何吃出健康營養的火鍋呢?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王騰月特向“火鍋控”們支招。

種類搭配要多樣

在日常生活中,火鍋店的顧客往往“主攻”羊肉、肥牛等肉類及魚丸、蟹棒之類的肉類食品,而對於蔬菜以及豆製品則持可有可無的態度。在自助火鍋店,這一特點尤為突出。

由於這種傾向的存在,人們在吃火鍋時容易導致食物種類過於單一,不利於營養的均衡攝入,還可能會帶來脂類的過多攝入。因此,吃火鍋時,人們應注意食材搭配的多樣性,除了肉類食品以外,還要搭配主食、蔬菜以及豆類食品。食用蔬菜可以消除肉類食品帶來的油膩感,為人體提供豐富的維生素C,還有清涼、解毒和去火的功效;有忌口不吃肉類食品的人,可以適當食用一些豆製品,其中含有多種微量元素,豆腐中的石膏還具備清熱、瀉火等功效。

菜品選擇要慎重

第一,少吃高嘌呤的食品。海鮮、動物內臟及蘑菇等食品內含有大量嘌呤類物質,這些物質會經肝臟代謝形成尿酸,可導致腎功能減退,影響有害物質的排洩,誘發或加重痛風。此外,動物內臟膽固醇含量高,代謝廢物殘留多,因此更要少吃。

第二,多吃含膳食纖維的食品。土豆、紅薯等食材膳食纖維含量較高,不僅可以起到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的作用,其“高鉀低鈉”的特性還有利於控制血壓的上升。

第三,醬料要清淡可口。醬料的營養價值和熱量往往被人們所忽略。營養師王騰月介紹,火鍋食品的醬料熱量很高,一大匙醬料的熱量為100千卡,因此肥胖人群更要注意醬料的食用量。辣椒、麻油等調味料對腸胃有刺激作用,腸胃不好的人要少吃。同時,調味料中還會有大量脂肪、鹽類和新增劑,攝入過多的話不僅影響口感,還會引起上火等症狀。

最後,飲品選擇要合適。如果吃火鍋,酸奶、果汁以及茶水都是不錯的佐餐飲品。酸奶對胃腸道有保護和調理作用,其中含有的磷脂還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厚實的疏水層,可抵抗酒精等有害因子的傷害,對胃黏膜起到保護作用;果汁及茶水可以降火清熱。而啤酒則要少飲,因為酒精容易將尿酸帶到關節或軟組織中,從而導致痛風。

食用順序要合理

吃火鍋對於人們而言是一種放鬆的方式,但正是由於這種隨意,人們則容易忽視很多健康的細節,如火鍋食材的食用順序。正確的食用順序可以讓我們既享用了美味,又能將其對身體的傷害降到最低。

王騰月提出,吃火鍋的正確順序應該為綠葉蔬菜、菌類、海產品、肉類食品,這樣才能合理利用營養。由於葉類蔬菜較易吸油,一旦鍋內的脂類物質較多,綠葉蔬菜經過涮煮之後便變得脂類含量較高,也就不能稱之為“素菜”了,所以要在肉類產品之前食用。菌類食品也具有同樣的特點,所以也應先吃。

那麼,喜歡喝湯的話,應該什麼時間喝?建議在開鍋後十分鐘左右喝湯,避免喝老湯。由於老湯中的亞硝酸鹽、飽和脂肪酸、鈉鹽以及嘌呤等有害物質較多,所以老湯還是捨棄為好。至於主食和根莖或海菜類食物,就根據個人喜好,可隨時享用。

涮煮火候要合適

在民間有“一燙當三鮮”的說法,為了讓口感更鮮美,人們往往願意讓食物多煮一會再吃,但火候對於食物的營養保留和攝入均有影響。人體的口腔、腸道和胃黏膜的耐受溫度為50℃至60℃,而火鍋濃湯的溫度可高達120℃,如果剛剛從火鍋中取出的食材馬上放到口中的話,很容易燙傷口腔、腸道和胃黏膜,從而引發炎症和潰瘍,或者引起口腔類疾病舊疾復發,這也是冬季此類病症高發的原因之一。因此,食物從火鍋中取出後,應在碗中稍放再食用,要知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和此類情況相反,也有人認為火鍋食材應該在火鍋中稍稍過一下,保持鮮嫩的口感才營養,其實不然。稍涮即食的做法,可能導致蔬菜和肉類產品中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卵殘留,導致疾病,所以即使要犧牲一些口感,我們也應該等到食物熟透再吃,以保證營養成分的消化和吸收。

飲食環境要清新

飲食環境也往往容易成為人們忽略的健康飲食的一大因素。在大部分火鍋店,我們都可以看到鍋中翻滾的湯料所形成的雲霧繚繞,人們往往在吃了一會之後,會微微感覺頭暈。此時,我們可能會把這種結果歸咎於酒精,但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飲食環境的問題。

一般火鍋店的空氣流通較差,火鍋產生的水蒸氣還會使室內環境更加溼悶。如果是煤氣爐或炭火火鍋,還可能由於燃燒不充分產生部分一氧化碳,從而導致頭暈等症狀。因此,吃火鍋時,要儘量選擇空氣流通較好的位置就座,避免空氣密閉造成的不良影響。

火鍋是學生、上班族等青年人冬季熱衷的一種時尚飲食方式,也是一種簡便、健康的飲食潮流。只要我們在食用過程中注意飲食熱量、避免燙傷、熟透食用、環境清新等幾個問題,健康飲食就會在我們身邊,我們就可以成為一個真正的“健康火鍋控”。

本報記者 王怡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