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手術過程中猝死 值得反思

本文已影響2.87W人 

醫生手術過程中猝死 值得反思

在2016年4月21日下午,安徽宣城市廣德縣人民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杜勇,在加班搶救一名車禍病人時,不幸昏倒在手術臺上,雖然經過全力搶救,仍然離開了人世。說到杜醫生的離去,他的同事都感到十分惋惜:他曾經發高燒,還要堅持上門診,一邊打着吊水,一邊給病人看病。(4月23日《安徽商報》)

這位醫生緣何會術中猝死?當地醫院的說法是,這是因爲長期勞累導致的。這位醫生經常加班加點,甚至身體出現了不適的時候,還會“一邊打着吊瓶,一邊爲患者看病”。在醫院的眼裏,這樣的醫生是好醫生。在同事的眼裏,這樣的醫生是好醫生。在患者的眼裏,這樣的醫生也是好醫生。

的確,術中猝死的醫生是個敬業的好醫生。問題是,好醫生必須這樣拼命嗎?在人們的心裏,都有着對勞動模範的認知。什麼是勞動模範?就是那些不計較個人得失的人,就是那些願意當老黃牛的人,就是那些常年加班加點的人,就是那些下了班還要工作到深夜的人,就是那些有病了也不離開崗位的人。

現實生活中,筆者接觸過很多先進人物的事蹟材料。這些材料都有幾個共同點:要麼是帶病工作,要麼是加班深夜,要麼是沒有雙休,要麼是顧不上吃喝。彷彿只有成了不食人間煙火的“鐵人”,纔是好人,纔是勞模。這是一個誤區。這樣的工作方式既不符合科學真理,也不符合人間情理,更不符合人性化的時代。2015年,有調查部門發佈了一項數據,在“死在崗位上”的現象中,相當比例的人是因爲過度疲勞導致的。猝死已經成爲了無奈的死因之一。其實,只要注重科學健康,勞逸結合,這些事情原本是能夠避免的。

猝死在工作崗位上的醫生還是很多的。去年的時候,江蘇徐州的一位當地有名的專家就是在手術中死亡的,是因爲平時加班加點疲勞引發的。這位好醫生是做完手術之後猝死的。那麼,如果是術中猝死呢?這或許也是對患者的傷害。不是每一次術中猝死,都不會對患者造成困擾。我們需要關注醫生的健康問題了,不能讓他們在救了別人的時候卻傷害了自己。這就需要合理的安排他們的工作,不能超負荷運轉。身體健康,是對醫生和患者的負責。

“醫生術中猝死”不僅是悲傷的眼淚,還是醫生患者安全的雙重隱憂。是到了反思“傳統勞模標準”的時候了。(個論:郭元鵬)

精彩推薦:

醫生猝死事件頻發 拯救醫生就是保護患者

廈門兩名骨幹醫生猝死 網友呼籲莫忘愛惜身體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