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配甘草可治療什麼病

本文已影響5.75K人 

白芍苦、酸、甘,微寒,功能養血斂陰,滋潤筋脈,又可柔肝緩急止痛,《神農本草經》謂之“主邪氣腹痛,除血痺,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甘草甘緩,與芍藥均為緩急止痛的要藥,合用其效更好,可謂緩急止痛最佳配伍,被歷代醫家推崇。如張元素稱芍藥“炙甘草為輔,治腹中痛;如夏月腹痛,少加黃芩;若惡寒腹痛,加肉桂一分,白芍藥二分,炙甘草一分半,此仲景神品藥也”。

芍藥配甘草可治療什麼病

芍藥與甘草合用,源於《傷寒論》芍藥甘草湯,原治療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經誤汗後,更見咽中幹,煩躁吐逆等。此為陰陽兩虛證,因陽可速復,陰難驟生,故先用甘草乾薑湯,以復其陽,若陽復厥,而他症不愈,續與芍藥甘草湯,以復其陰。其法已開酸甘化陰之先河,亦緩急止痙(痛)之典範。此配伍功效,除芍藥甘草湯外,尚有芍藥甘草附子湯、小建中湯、四逆散、當歸四逆湯、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黃芩湯、黃芩加半夏生薑湯等。其配伍原理,無非三類。其一,於溫化方中用此藥對,則是於溫養、溫化、溫通之中,緩急止痛,如當歸四逆湯等。其二,於寒涼劑中用此藥對,則有清熱斂陰(化陰),緩急止痛之意,如黃芩湯等。其三,於疏肝理氣方用此藥對,則有疏肝理脾,緩急止痛之功。以上方劑中芍藥、甘草之劑量雖然各有不同,但其作用是難以否認的。

桂枝類方中甘草有助芍藥增強斂陰和營之效;麻黃類方之小青龍湯中,甘草協芍藥以斂陰;麻黃升麻湯證為上熱下寒,正虛陽鬱之證,病情複雜,方中芍藥甘草藥對應在從屬地位,有清熱化陰,滋陰解毒之意。

臨床運用

芍藥甘草藥對在臨床不乏其用,歷代醫家對其均讚賞有加。自仲景之後,將芍藥甘草藥對用於治療諸疼痛證、陰血不足諸證,運用之法輩出。

治諸痛證

脘腹疼痛

後世在仲景用法基礎上,不斷擴充並延伸了其經驗,尤以其治療腹痛者為多見。如《醫學心悟》“止腹痛如神”,《幼幼整合》“無論寒熱虛實,一切腹痛,服之神效”。

一是用於洩痢腹痛。《神農本草經》雖無芍藥治痢的記載,但仲景早有運用,代表方即黃芩湯。後世治痢名方均以芍藥為主。如劉完素之芍藥湯:芍藥一兩,甘草二錢(炒),當歸半兩,黃連半兩,檳榔、木香各二錢,大黃三錢,黃芩半兩,官桂二錢半,治療下痢便膿血,腹痛,裡急後重。(《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方中重用芍藥除治痢外,合甘草緩急和裡止腹痛亦不可忽視。

二是用於胃脘脹痛。胡翹武認為凡屬中虛失榮,肝胃不和,胃脘脹痛等皆可使用本藥對,尤宜於胃脘陣陣絞痛而偏於熱者。炙甘草味甘微溫,多用於虛證、寒證,故對於脾胃虛弱,脘痛綿綿者,多選用炙甘草、炒白芍相伍為用。常用白芍10~20克,甘草5~10克。

三是用於經期、產後腹痛。如婦科名家朱小南認為此二藥可緩帶脈之拘攣,治療經來繞腰如繩束緊痛之證。《聖濟總錄》芍藥湯:芍藥二兩,甘草(炙),桂(去粗皮)各一兩,以芍藥、甘草為主藥治療產後血氣攻心腹痛。

頭痛

黃仁禮重用芍藥甘草湯,芍藥80~120克加甲珠、川芎、川牛膝、地龍等,治頑固性血管神經性頭痛,服後一是頭內如有物流暢行,而頭痛緩解至愈;二是頭劇痛,繼服之,爾後頭痛消失。

風溼痺痛

芍藥甘草在《類編朱氏集驗醫方》中名為“去杖湯”,治腳弱無力、行步艱難。現代河南婁多峰教授認為芍藥甘草合用,其作用一則化生津血;二則平肝緩急,尤其對攣痛有效;三則和營止汗;四則柔肝健脾。在此基礎上以白芍30~60克、甘草9~l5克為主藥,隨症加減,治療陰虛、脾弱、痛重的風溼病每獲佳效。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