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放療期間的面板怎麼護理

本文已影響8.25K人 

放射治療是利用電離輻射來治療腫瘤,是腫瘤治療的主要方法之一。由於放射線的刺激,腫瘤患者放療區面板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放射性面板反應,一般分為Ⅰ、Ⅱ、Ⅲ、Ⅳ度。針對不同程度的放射反應宜採取不同的護理措施。

癌症患者放療期間的面板怎麼護理

Ⅰ、Ⅱ度面板反應護理

一般照射10次後面板開始發乾,出現紅斑、潮紅,有燒灼和刺癢感(Ⅰ度),最後逐漸變成暗紅,表皮脫落稱幹性皮炎(Ⅱ度)。Ⅰ、Ⅱ面板反應患者一般不停止放療。對於面板瘙癢的患者,可用手輕拍瘙癢部位,或外塗冰片、滑石粉、薄荷澱粉、痱子粉,既能止癢,又能使區域性面板乾燥。但冰片、滑石粉等不能用得太多,以免堵塞毛孔,引發毛囊炎。患者切勿用手抓撓,否則會導致面板破潰、感染、長期不癒合。乾性皮炎可區域性外塗比亞芬2~3次,以保護放療野的面板。勿在區域性塗抹乳液、乳霜、VitC溶液或保溼霜等,以免造成放療區面板反應加劇。蘆薈雖有抗炎效果,但並不具備保溼效果,有些患者甚至出現對蘆薈有過敏的現象。因此,在放療期間並不建議使用。類固醇類藥膏雖可減少放療後面板反應,但對於發癢及疼痛則無效,還會出現區域性燒灼感而掩蓋感染現象,影響傷口癒合,宜慎用。勿使用凡士林,因其較難祛除,且在治療時會增加放療後反應。

Ⅲ度面板反應護理

隨著照射次數的增加,區域性面板出現充血、水腫、水泡,嚴重時發生糜爛,有滲出液,稱溼性皮炎(Ⅲ度)。此時宜停止放療,對症處理。對於小水泡不宜刺破,如面板糜爛時,每天區域性可塗擦2~3次1%的龍膽紫。切勿使用爽身粉、滑石粉,因其會阻塞汗腺及毛囊加重反應,同時面板若有破損或傷口時兩者會集結成塊,形成細菌感染的媒介。對於大水泡,立即消毒水泡,用無菌注射器抽出滲液,在創面上敷無菌凡士林紗布,保護區域性面板,並留取滲液和表皮組織做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以便儘早使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在水泡吸收後,即採用暴露創面療法,保持區域性面板清潔、乾燥,外塗美寶燙傷膏,1周後滲液明顯減少,待癒合後可繼續放療。

Ⅳ度面板反應護理

如果溼性反應不能及時控制,則區域性面板進一步發生壞死脫落,潰瘍形成(Ⅳ度),表現為灰白色壞死組織覆蓋,邊界清楚,底部較光滑,呈火山口型形成痂下潰瘍,有劇痛。此時需停止放療,經對症處理癒合後方可繼續放療。可採用暴露療法,外用抗炎藥膏,如紅黴素、氯黴素軟膏;當感染較重時,可肌注或靜滴抗炎藥物。同時保持創面清潔、乾燥,以利癒合。潰瘍面積大時,需要植皮修補。

放射性皮炎是放射治療的常見副反應,通過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加強放療區面板護理,以保證放射治療的順利進行。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