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患者死因公佈 原因讓人不可思議

本文已影響2.6K人 

腫瘤的肉眼觀形態

肉眼觀腫瘤的形態多種多樣,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腫瘤的良惡性。學界一般將腫瘤分爲良性和惡性兩大類。

腫瘤患者死因公佈 原因讓人不可思議

腫瘤患者死因公佈

惡性腫瘤,也就是癌症,這些年來已經成爲導致我國居民死亡最大的原因之一,但讓人匪夷所思的是竟然有20%的腫瘤患者死亡原因是營養不良。

原來在癌症治療過程中需要患者積極配合補充營養提高身體抵抗力,但是如果治療過程中患者飲食不得當,繼而發生營養不良等嚴重後果,會讓患者無法承受各種治療,直接導致悲劇的發生。

而這種情況並非個例,幾乎所有腫瘤患者在患病治療的過程中都存在一個疑問,那就是“惡性腫瘤來了,到底應該怎麼吃”?

腫瘤患者,別再吃錯了

對於癌症,可以說大家都是心存忌憚,甚至是“談癌色變”,原因在於惡性腫瘤是當前我國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一旦得了惡性腫瘤之後,幾乎所有的腫瘤患者都會很糾結日常膳食營養問題:吃多了害怕癌細胞長得快,吃少了擔心身體虛弱會禁不起後續的治療,還有人會想到底是吃肉好,還是吃素好呢?

中國抗癌協會的研究表明,高達2/3的腫瘤患者存在程度不等的營養不良。放化療前已存在體重下降的病人,治療後的生存期也明顯縮短。營養不良隨癌症發展而加重,已成爲一個很可怕的現象。

腫瘤患者死因公佈 原因讓人不可思議 第2張

其實,腫瘤的特徵就是一個莫名的生長,它不會根據身體狀況的變化而起起伏伏,或者停止生長。很多病人想着寧可餓着點也要把腫瘤細胞餓死,其實是不現實的。

在正常組織沒有營養的情況下最先受不了的是正常細胞,而腫瘤細胞的生命力更強,因爲它仍然可以從其它途徑獲得營養。所以,給予正常細胞的飲食營養,可以打造一支抗擊癌症的軍隊,只有在自己強大的時候才能把敵人滅了。

代謝異常是腫瘤患者本身造成營養不良的主要原因。正常人的主要營養來源是糖、脂肪和蛋白質,這些都可以通過正常飲食攝取到。相比而言,癌症患者的代謝就不太一樣,他會出現大量消耗葡萄糖、脂肪代謝能力弱等特點,從而導致低熱、食慾不振、早飽、噁心等症狀,這些都會影響患者營養的攝入。

營養均衡是使腫瘤患者治癒的基本要求。專家建議腫瘤患者應該多吃含有蛋白質的食物,而且要超出正常人的標準,這是由於代謝、治療等因素所導致的蛋白質的過度分解讓肌體越來越消瘦,免疫力越來越下降。同時,在治療過程中要減少不熟悉的食物來避免過敏反應。

癌症病人因爲體質虛弱,往往存在營養不良,因此營養治療在整個疾病治療過程中有重要作用。對病人的營養教育要貫穿於整個醫療、護理及康復過程中,使病人明確營養治療的重要性。對病人的營養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整個疾病期間都應該持之以恆。

別再吃錯了,中國《腫瘤患者膳食指南》的制定者帶您走出飲食誤區,踏踏實實健康起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特需醫療部副主任袁芃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綜合科副主任醫師叢明華做客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職場健康課》節目,爲您解密癌症患者的營養經。

腫瘤患者死因公佈 原因讓人不可思議 第3張

延伸閱讀:腫瘤患者飲食原則

1、食藥並重

腫瘤的治療是一個複雜而漫長的過程,在當前對其預防和治療尚無特效手段的情況下,食療、藥療以及手術等其他療法均是腫瘤綜合治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缺一不可,不能偏廢。食療膳食中的許多食品是藥品的一部分,有一定的療效,但不能完全取代藥療等腫瘤的常規治療,而應在藉助食療提高機體體質和免疫力的基礎上,積極進行綜合治療。

當然,只注重手術、放化療等現代醫學的治療手段,不重視飲食調養的觀點也是錯誤的。各種針對腫瘤的治療手段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損害機體的正常細胞,導致正氣的虧損,如果不加強飲食調養,最終會導致正氣的潰敗,反而失去治療的機會。

2、合理忌口

忌口是指疾病期間對某些食物的禁忌,是食療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腫瘤病人的治療和康復具有重要意義。但是臨牀病人忌口往往存在誤區:有人認爲“要嚴格忌口,雞、鴨、魚等所有肉類都不能吃,只能吃素,”餓死腫瘤細胞“,結果忌口後病人日漸消瘦,體質一日不如一日,也無法進行任何針對腫瘤的積極治療。

有人則認爲不用忌口,什麼都可以吃,以“增強體質和免疫力來對抗腫瘤”,結果吃了很多的肉類食物,引起消化不良、腹瀉,甚至加速腫瘤復發等。對於人們所提及的“發物”包括雞、魚、蝦、許多肉類等,是否能確切地引起腫瘤復發,目前尚無定論,但這些食物均是人體蛋白質等生命物質的重要來源。故一般認爲忌口應科學合理,因時、因病、因人制宜,如夏季不宜多食溫燥性的食品,冬季則應避免冷食,消化道腫瘤患者飲食宜清淡,肺癌病人忌燥熱傷陰之品。

3、科學進補

具有食療作用的食物與藥物一樣,均有自己的偏性,具有酸、苦、甘、辛、鹹五味,寒、熱、溫、涼四氣。在食用時也要根據病情和體質,遵循一定的食療原則選用。隨便亂進補,非但治不了病,且有害無益,故在食療時宜辨證、辨病施食,因人、因時、因地制宜。更不要輕信廣告和宣傳,一味迷信滋補品的作用,而應請教醫生和專家,有針對性地選擇服用,以避免盲目跟從。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