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的心梗在送醫途中死亡

本文已影響2.96W人 

50%的心梗在送醫途中死亡

趙靜稱,氣溫、氣壓波動對冠心病人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冠狀動脈在原有狹窄的基礎上容易發生收縮痙攣,出現急性心肌缺血,誘發心絞痛,表現爲一陣一陣的胸痛,進而出現心肌壞死,此時心臟泵血的功能減弱,血壓降低,幾乎測不到血壓,出現心源性的休克。“這種情況下的病人死亡率非常高,單純靠吃藥死亡率在85%以上,一定要及時手術治療”。

專家表示:從元旦至今已經有多起因急性心梗入院救治的患者,且每年1月份的心臟病發病率是7月份的兩倍,這是由於冬季寒冷天氣容易誘發相關疾病。

發病前兆:胸悶、胸疼、冷汗

專家稱,如果出現胸悶、胸疼,且有不明原因的出冷汗,就應該引起警惕,尤其是知道自己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基礎病的患者,因爲心肌梗塞的病人中80%都是冠心病和高血壓引起,他們是心梗的高危人羣。

另外,還有一些患者並不知道自己有相關基礎病的,如果出現一些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表現也要警惕:

    (1) 近期心絞痛發作頻繁,或疼痛時間超過15分鐘,疼痛經休息或含硝酸甘油也不能緩解,或過去無心絞痛者,突然出現心絞痛,並伴心慌、氣短、噁心、嘔吐、面色蒼白、有瀕臨死亡感等症狀,均是心梗信號;

(2) 出現原因不明的上腹痛、下顎痛、呼吸急促、憋氣、咽部異物感、胃部嚴重燒灼感、大汗淋漓、呼吸困難和神志不清等,即使無心絞痛,也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信號。#p#副標題#e#

心梗預防保健

近20年來,由於加強監護和治療水平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死率明顯降低,從30%左右降低至10%以下。但再梗死或多次梗死的患者增多,成爲心肌梗死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除在急性期應積極治療外,還應加強心肌梗死後的康復和二級預防,以延長患者壽命,提高生活質量和恢復工作能力。心肌梗塞後二級預防包括:

1.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衛生宣傳教育,使患者和家屬對本病有所認識,瞭解各種防治措施的意義,使之減少對疾病的顧慮,在防治中能積極予以配合。

2.安排合理膳食,以降低總脂肪、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體重超重者要限制總熱量。經膳食調整3個月後,血脂水平仍明顯異常者,可針對血脂異常特點,選用血脂調節劑。

3.吸菸者應力勸戒除。吸菸不光是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也是心絞痛、心肌梗死和再梗死的危險因素。心肌梗死後恢復的患者,繼續吸菸者再梗死發生率大約爲不吸菸或吸菸已戒除者的2倍。挪威多中心研究,在心肌梗死後17個月中,戒菸者較繼續吸菸者再梗塞減少45%,在3年後,戒菸者較吸菸者心臟原因死亡及再梗死明顯降低。被動吸菸與吸菸者有相同危險,故應力勸患者的親屬戒菸,患者恢復工作後最好應在無煙環境中工作。吸菸可能誘發冠狀動脈痙攣,血小板聚集,減低冠狀動脈及側支循環的儲備能力。伴有高膽固醇血癥者,吸菸程度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呈高度相關,吸菸可使冠狀動脈病變加重,這些可能都地易誘發再梗死的原因。

4.適當的體力活動和鍛鍊。可採取步行、體操、太極拳、氣功等鍛鍊方法以增強體質。

5.合併高血壓或糖尿病者,應予以適當的控制。

6.抗血小板治療。血小板不公在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過程中,而且在冠狀動脈痙攣、血栓形成或心肌微循環中聚集等所導致的心肌缺血、心肌梗塞或猝死中都起着重要作用。阿斯匹林是廉價易得的抗血小板製劑,副作用低,便於長期應用。

7.應用β-受體阻滯劑。大量的臨牀試驗結果證明β-受體阻滯劑能降低心肌梗死後再梗死的發生率、猝死發一率、心臟死亡率和總死亡率。常用β受體阻滯劑有心得安、氨酰心安、美多心安等。

8.急性心肌梗死恢復後,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服藥,門診隨訪,觀察病情,調整用藥。如又再現心絞痛時,應及時去醫院診治,以防止再梗。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