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七歲在偷“情”(圖)

本文已影響1.1W人 

孩子七歲在偷“情”(圖)

  孩子七歲在偷“情”

有位媽媽,家裏有百貨店,生活很富足。可是有一天,她發現孩子在偷店裏的錢,於是打了一頓,可是,從那以後,那個孩子狂偷不止了。最後偷到……五十、一百的鈔票一偷就是好幾張!偷了錢幹什麼呢?亂花一通,見什麼買什麼,買來也不珍惜,扔得到處都是,要麼胡亂送人,要麼扔進垃圾筒。孩子的媽媽甚至這樣要求孩子,說你以後不要偷了,你要什麼媽媽都給你買行不行?還是不行。家長就打,用火去燒他的手,還是照偷。

家長痛苦得不行,來找我。我問她:在你發現孩子有偷竊行爲之前是不是天天在孩子耳邊叨叨,要他勤儉節約,要他想想掙錢多麼不易?她說是,家裏生活應有盡有,我擔心孩子在這樣的環境裏會變壞的,長大了會成花花公子的。我又問:你是不是經常忙於經營,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甚至連跟孩子說話的時間也沒有?她說是。我說:就這兩條就足夠了。我敢斷定,你的孩子不是偷錢,是在偷“情”。

孩子媽媽不高興了,說李老師,你怎麼能這樣說呢?我的兒子才七歲,他怎麼能偷情呢?我說你誤解了我的意思。 #p#副標題#e#

我說:因爲你太忙,沒時間與孩子進行交流;又因爲你在錢的問題上過分嚴重,這樣就激活了孩子對於錢的慾望。作爲人,尤其是孩子,其實最看重是就是情感的需要、精神的滿足,他的內心的要求你又達不到,這樣,他就只能轉向尋求物質的滿足了。你把孩子對於情感、對於精神、對於幸福的需求全給扭曲了。

當孩子第一次偷錢的時候,不過是想滿足一下你不能使他滿足的願望,可是,當他再偷的時候,他發現這種偷竊使他得到精神的滿足了。你說你孩子偷了錢,亂買東西,買來就扔,你想不通這是怎麼回事,我來告訴你:你的孩子不只需要物質方面的東西,他是用偷錢得來的“刺激”作爲他的精神代用品。你看,拐來拐去,還是拐到了精神方面。儘管孩子心裏不知道,但他確實在做這樣的事情。

我說:有沒有幸福的感覺對一個人來說太重要了,只是個人,天生就需要這種感覺,孩子尤其這樣。人的幸福主要來自於精神滿足,你的孩子得不到,他沒有一個情感的、精神的家園。所以,他會變着花樣尋找,找到了這種畸變的形式。現在,我說你的孩子不是偷錢,是在偷“情”,沒說錯吧?她說李老師,你這樣一說我就明白了。#p#副標題#e#

這就是說,只要父母不能夠在精神方面滿足孩子,不能使孩子獲得幸福的感覺,在物質方面,不論是過分謹慎還是過度放任,最終都會造成對於物質的貪婪。

父母在孩子成長的環境中,控制什麼就導致貪婪什麼,控制他的玩,他就對玩貪婪;控制他的食物,他就對食物貪婪;控制金錢,他就對金錢貪婪;控制他的學習呢,他就對學習貪婪……

對於學習的控制,就是不能滿足孩子對於學習的需求,就是讓他得不到。比如那些貧困地區的孩子,上學的慾望反而非常強烈。

從這意義上說,有些貪官貪爲什麼貪到那樣的地步、那個名牌偷竊者偷得閘不住,我們就不難理解了。就是說,父母如果在教育方面方式不當,就會在孩子內心形成一塊貪婪的土壤。(摘自:《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