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輻射食品流入國內 食品如何受到核汙染

本文已影響3.01W人 

 

核輻射食品流入國內 食品如何受到核汙染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近日,記者調查發現,有相當數量來自日本核輻射區的食品,正在通過跨境電商、海外購等方式流入我國。

根據315晚會曝光,深圳市有棵樹旗下的深圳海豚跨境科技有限公司,號稱是中國進口母嬰用品最大的供應鏈平臺,為國內眾多的電商提供貨源。在公司的網上商城裡記者看到了來自日本的核汙染地區禁止銷售的卡樂比麥片。在無印良品超市,一些日本食品的外包裝上都被貼上了產地為日本的中文標籤,但是當揭開中文標籤後,露出了這些產品的真實產地為東京都,名列禁止進口名單

核輻射食品的緣起:核汙染

核汙染主要指的是核物質洩露後的遺留物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包括核輻射、原子塵埃等本身引起的汙染,還有這些物質對環境的汙染後帶來的次生汙染,比如被核物質汙染的水源對人畜的傷害等。

人們通常使用“當量劑量”來反映生物組織被不同輻射照射後引起的生物效應強弱的電離輻射能量大小。“當量劑量”的國際標準單位是“西弗”,每千克人體組織吸收1焦耳能量為1西弗。簡單地說,這個數字可以用來測量輻照可能給身體帶來的損害。但西弗這個單位非常大,因此人們通常使用的單位是毫西弗、微西弗。 1西弗等於1000毫西弗;1毫西弗等於1000微西弗。

日本核輻射食品起因:福島核事故

日本核輻射食品起因於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發生核事故造成周邊地區核汙染,因擔心食物鏈(特鄙視海產品)受放射性物質汙染,長遠而言會增加消費者致癌的風險,世界各地(包括香港和臺灣地區)禁止進口和供應日本五個縣(包括福島、茨城、栃木、千葉及群馬)的所有蔬果、奶類、奶類飲品和奶粉。此外,有關命令亦禁止進口和供應冷凍或冷藏野味、肉類、家禽和禽蛋,以及活生、冷凍或冷藏水產品。

核輻射食品主要是指沉降在食物表面或存在於食物中的外洩放射性核素,其中影響人體健康的主要是放射性碘(碘-131)及放射性銫(銫-134和銫-137),放射性碘的半衰期只有8天,而銫-134和銫137的半衰期分別為2年和30年。這三種物質是人工產生的裂變產物,不會天然存在食物中。

放射性碘通過食物鏈會積聚在甲狀腺,增加患上甲狀腺癌的風險,特別是兒童的風險較高;放射性銫會均勻分佈在肌肉等人體軟組織中,增加患癌的風險。

核輻射食品如何受到汙染的?

那麼食物是如何受到汙染的呢?發生核事故後,放射性物質會隨風飄移,隨著雨水沉積在植物、土壤和水中,動植物在核事故發生後的初期,可能只是表層汙染,接著經呼吸、

相關新聞:江西:清查日本核汙染地區食品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