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煊南明覆興成功了嗎 南明王朝有多少兵馬為何打不過清朝

本文已影響2.71W人 

南明王朝雖然在很多歷史上都不被承認,畢竟它是在大明王朝滅亡後在零零散散的小政權上建立的王朝。而且存續的時間也不長。但是明朝的遺孤和後裔從來沒有放棄復國的希望,那麼前朝太子朱慈煊南明覆興結果怎樣?當時南明王朝有多少兵馬?為什麼打不過清朝呢?下面本站的小編就來跟大家說說吧!

朱慈煊南明覆興成功了嗎 南明王朝有多少兵馬為何打不過清朝

朱慈煊(1648年-1662年),明昭宗朱由榔第三子、母孝剛王皇后。永曆五年皇太子。信基督教。

他是前朝太子,英俊瀟灑,為人心思縝密,想要復仇又為愛所困。

南明(1644年~1683年)是明朝京師順天府失陷後,由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一系列政權。歷經三帝一王,共三十九年。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義軍攻佔北京,崇禎帝朱由檢在煤山自縊。清軍入主中原,明朝宗室先後在南方建立政權抵抗清兵。包括弘光政權、魯王監國、隆武政權、紹武政權、永曆政權及明鄭時期。

永曆十五年(1661年)吳三桂率清軍入緬,索求永曆帝,十二月緬王將永曆帝引渡清軍,次年四月永曆帝朱由榔與太子朱慈煊在昆明被吳三桂所弒,明統始亡。此後明鄭政權繼續沿用永曆年號,但未再擁立明朝宗室稱帝和監國。永曆三十七年(1683年)延平王鄭克塽降清,清軍佔領臺灣,寧靖王朱術桂自殺殉國,明朔始亡。

所謂南明的南是史學家加上去的,就像南宋的南也是史學家加上去的一樣。這些政權是建立在原來明朝的領土上,其實並不符合流亡政權的定義(仍在國內),只能說原來明朝中國的北方領土被清國的佔領,而被迫遷都、延續政權。就像宋朝失去北方領土、被迫遷都,仍是自稱宋,史稱南宋,並未因遷都而稱呼南宋政權為流亡政府,所以稱呼所有的南明政權是流亡政權,嚴格來說並不正確。至於永曆帝被迫避難緬甸後,則符合流亡政權之定義。

1661年,南明王朝末代皇帝永曆帝在緬甸被吳三桂殺害,這標誌著南明王朝的結束。那麼問題來了,同樣是北方地區落入外族,王室成員跑到南方避難,為什麼南宋就堅持了150年,而南明王朝才支撐了15年呢?

朱慈煊南明覆興成功了嗎 南明王朝有多少兵馬為何打不過清朝 第2張

今天我們就試著從各個方面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一、南明政權坐視北方的變局,軍閥割據的情況再次出現

崇禎在北京去世以後,明朝的歷史並沒有就此終結。當時明朝還控制淮河以南的大片國土,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稱帝,這就是南明弘光政權。此時的情況是這樣的,清軍控制了河北地區,李自成退守山西、陝西、甘肅一帶,河南、山東地區成了權力真空區。清軍的主要精力是追擊李自成,此時南明最好的戰略就是北上收復山東、河南。在黃河建立第一道防線,可南明方面的態度讓人寒心。南明內部正在爭權奪利,閹黨和所謂的東林黨反覆死磕。為了穩住滿清,南明方面主動派遣使臣示好。就這樣,清軍追擊李自成的幾個月時間裡,南明政權就這麼靜靜的看著。直到清軍佔領了西北地區之後,南明方面也沒有任何的反應,清軍即將大舉南下。

南明方面的總兵力有70多萬,具體的安排是這樣的。為了南京的安全,四路軍隊駐紮在江淮地區,這也被成為江北四鎮。除此之外,在武漢地區還有左良玉的大軍。問題就出在這些軍隊身上,由於中央無力供給這些軍隊,朝廷最終同意軍隊將領可以在駐地徵集物資。不但如此,就連地方的行政權也交給了那些將領。這就等同於藩鎮割據,由於軍閥擁有了自己完整的體系,他們在考慮問題的時候,不在顧及中央,而是考慮自己的利益。在國家正常時期,軍隊依靠國家供養,軍隊與國家是與榮俱榮的關係。但是當這些軍隊成為將領的私兵之後,軍鎮與中央已經完全分離。無論是任何人也觸動不了它們,在這一點上和唐朝安史之亂之後的局面很相似。

朱慈煊南明覆興成功了嗎 南明王朝有多少兵馬為何打不過清朝 第3張

二、最高層的指揮失誤,統治內部的內訌

清軍僅僅是擊敗了李自成,並沒有徹底消滅他。李自成率領殘部向武漢地區撤退,此時駐守武漢地區的軍閥左良玉為了躲避李自成,率領自己的軍隊順流而下。他與南京的朱由崧本來就有矛盾,他這麼做是多方面的考慮。為了圍堵左良玉,南京方面命令江淮地區的部隊向西移動。這給了清軍一個絕好的機會,清軍趁機南下。此時南下的清軍不過7、8萬人,而南明方面的軍閥們開始為自己的前途打算。史可法這個人是一位高尚的忠臣,我們不會刻意抹黑史閣部。但他是一個文人,軍事指揮水平相當低。他對剩餘部隊的一通亂指揮,造成了防禦混亂。最終史可法率領為數不多的軍隊血戰揚州,清軍在揚州都幹了什麼,這一點盡人皆知(比日軍還狠)。

三、軍隊的可靠性

弘光雖是由江北四鎮貪功擁戴得登帝位,但這四鎮都趨於獨立的軍閥,弘光根本指揮不動。也就是說,弘光沒有可以依仗的心腹武裝隊伍。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相對而言,魏晉更替,晉武帝分封了二十七個藩王,地方上出現了與西漢初郡國並行制相似的行政管理模式,藩王手中都執掌著一定數量的軍隊,這也是西晉“八王之亂”為什麼會鬧得這麼凶的的源頭。

琅邪王司馬睿,在“八王之亂”中採取了低調謹慎的方針,儘量遠離爭端,避免戰禍,儲存了實力。後來又依附上了勢力雄大的東海王司馬越,得封為平東將軍、監徐州諸軍事,留守下邳。所以說,他是有一定軍事班底的。而出鎮江東後,司馬睿又得到了大門閥世族琅邪王氏中王導、王敦兄弟的鼎力相助,實力就不容小覷。

而趙構原本也沒有屬於自己的軍隊,可是汴梁圍急,他因為人在城外,得哥哥宋欽宗任命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負責集結和收編河北、河東各地軍隊以入援東京,就靠這一道任命書,他集結了一支數量可觀的軍隊,宗澤、岳飛等人就在其中。

四、民心的向與背

話說,東漢末年,烽煙四起,群雄紛爭,雖說後來形成三國鼎立之局,但民眾的願望還是天下合一、四海一統。西晉武帝司馬炎完成了這一事業,西晉王朝也因此得到了百姓的支援。正是這一原因,儘管西晉國祚不長(只有51年,如果從滅吳開始算起,則僅立朝37年),它的滅亡,還是換來了無數人的淚水,所以,衣冠南渡後,政權很快穩定,民心容易收拾,萬眾一心,同仇敵愾。

朱慈煊南明覆興成功了嗎 南明王朝有多少兵馬為何打不過清朝 第4張

北宋末年的情況,很多書都說,宋徽宗趙佶不理朝政,大量豢養樂師歌妓,廣集奇花異石,濫增捐稅,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搞得許多百姓傾家蕩產,家破人亡。這樣的政府,應該遭到民眾的唾棄。可是,我們看靖康二年正月,宋欽宗趙桓赴金營議和日暮未歸時,京師百姓自覺排隊候駕,從皇宮到南薰門,人頭攢動,一望不到邊,甚至有人炙火於臂,或自燒其指,或望門側而拜,即令風寒雨雪、泥淖沒膝,也不減其志的感人場面。

而在大明朝的天啟、崇禎兩朝,民變劇烈,除了天災之外的原因外,主要是社會矛盾土地兼併太過嚴重。而要論明朝土地兼併最為嚴重的區域,又當屬江南無疑。原因很簡單,江南土地肥沃,是官僚權貴追逐、爭奪的物件。之前沒有在這地區爆發大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一是南方的自然條件相對較好,產量高,佃農租種地主的地交出大量的租稅後尚足以餬口;二是發達的工商業為無田農民提供了生存手段。

在這兩方面情況下,江南地區的民眾一時還沒有跟隨著西北等地揭竿起義,但卻也是隱忍待發了。

所以,南明政府的建立,民眾的期待值並不是很高,反應比較冷淡。

朱慈煊南明覆興成功了嗎 南明王朝有多少兵馬為何打不過清朝 第5張

而又因為江南物產富足,在明朝中後期單單以一地的賦稅,就支撐起了大明帝國的70%的財政運作和開支。然而,“甲申之變”以後,即使遼東、陝西、河南等地已經淪陷或半淪陷,江南的財政僅僅用於自身,百姓的日子還是沒有好轉的跡象。

究其原因,是弘光政府為了養活數量龐大的軍隊。南明立國一年,就從江南賦稅中徵收的白銀高達460萬兩,這還不夠,財政部門還聲稱實際支出高達700萬兩,虧損240萬兩。江南百姓由此叫苦連天,恨不得這個政府早死,聽說清軍南來,有人甚至還嫌清軍太慢,埋怨“清兵如蟹,曷遲其來”!

清政府為了收取人心,根據文臣范文程的建議,賦稅徵收就按萬曆時期的較低標淮徵收。另外,還實行減稅,大幅減免本年度“清統區”的正賦,徵收辦法是清軍所過之處免徵糧一半,未過之處只要真心歸順,可免徵糧的三分之一。除免了部分本年度的賦稅外,還規定,以前年份老百姓欠崇禎朝的賦稅,統統不再交納。

綜述以上,江南人民在清政府的籠絡下,加深了明朝庭的怨恨,弘光政府的敗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