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開場白

本文已影響1.92W人 

朗讀者中嘉賓分享的故事,並非簡單的過往經歷,而都有深刻的內涵或動人的情感在裏面。下面朗讀者經典開場白臺詞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

朗讀者開場白

  朗讀者經典開場白臺詞

人生,緣始於“遇見”,情長於“陪伴”。

陪伴是溫暖人心的力量;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陪伴,是我能給你最好的禮物。

一篇好文,一個好故事,一次真誠的分享。

朗讀,也是一種陪伴。不喧譁,自有聲。

每一次的告別,都有一個故事,或激情燃燒,或悽美動人,或驚心動魄。

告別不是遺忘,而是轉身,告別不是放棄,而是開始!

家,簡單一個字,能引起無數人的情感共鳴,因爲家是每個人最初的記憶,也是我們最終的歸宿。

莫爾說,爲了找尋想要的東西,我們走遍全世界,回到家,找到了。

  朗讀者:《朗讀者》總導演這樣評價董卿

這檔由董卿首度擔綱製作人的文化情感綜藝,趁着《中國詩詞大會》的東風,上週末在央視一套、央視三套一開播就引來了無數關注。豆瓣評分高達9.2,一溜兒的“自來水”,毫不掩飾對又一檔“清流綜藝”的喜愛。

雖然任何一檔節目都不足以用“完美”來形容,但是觀衆卻由衷給予了《朗讀者》以無差評的讚譽。這是個追求“快快快”的信息爆炸社會,精神繃得夠緊,壓力總是很大,時間過得太快。一波文化類節目的回暖,背後呼應的是國民價值觀念以及生活方式的升級。

所以,與其說是對《朗讀者》本身愛不釋手,更不如說它滿足了大衆對於知識、審美、情感的多重高階需求,緩解了在信息碎片化時代的“文化焦慮”。氛圍是安靜的,節奏是舒緩的,它讓你聆聽完一個個安靜的訴說之後,在文字裏走過別人的一段人生,而後在沉澱的甜美和安寧中,找尋自我。

《朗讀者》本身是一個不容易的項目,董卿爲之操勞了一整年。在兩位總導演劉欣、田梅眼中,“真誠”這個節目最大的特點,“現在節目真的太多了,所以你真不真誠,觀衆一眼就看出來了,我們始終堅持和要求的也是真誠。”

絕不是你們想像的掛名而已

從創意到實現,董卿都耗盡了心血

《朗讀者》創意最初誕生的時候,大概是去年的3月。董卿說,21年了,似乎到了這樣一個時刻去做這樣一檔節目,這當然不僅只是她個人的夢想,更是社會的需求使然。

10條信息左右,現在一天可能要處理上百條,所以你就感覺時間過得特別快。我們每個人都面對着很大的壓力,天天想着趕緊工作,趕緊忙完手裏的事,趕緊看看收入,趕緊再怎麼着,似乎是應該有這麼一個契機,讓大家能夠安靜下來去看一檔節目。有時候累了一天了,也想看點好玩的、好鬧的,但這樣的節目現在太多了,可能是這麼一個狀態下,我們有了最初的想法。”

有了創意的雛形之後,如何呈現?

田梅感慨道:“這個策劃的過程也是非常艱難的,也找了國外的團隊,整個節目模式甚至最開始還想到是不是可以有賽制,中間推翻了無數次的節目形態,最後董卿堅持了目前的這種節目形態。說實話,她對文學的要求是相當苛刻的。爲了這個節目,她臺前幕後都用盡了心血,舞臺上呈現的這些人物是誰,他到這兒來是爲誰讀,他讀什麼內容,在舞臺上該怎麼呈現,燈光該怎麼打,舞臺道具該怎麼擺放……所有的這些東西董卿都親力親爲,這大概是很多人無法想象的。是不是董卿就掛一個名兒啊?不是的。”

《朗讀者》一經面世就掀起熱度,讓很多人都直呼“文化綜藝的春天來了”。對此,兩位總導演的態度趨於理性,“我覺得節目火是因爲到了這個時候了。全球都是如此,在滿足了溫飽之後自然就開始追求享受精神層面了,所以我們看到近幾年綜藝節目呈爆發式的增長,這是一個大的背景。但是文化節目要想突圍或者立足,這就需要一些特別的亮點了,當然了我們一直在說差異化競爭,你天天吃魚翅也會膩的,爲什麼說現在是生正逢時,正當其時?現在大家不僅僅想看看娛樂節目,也需要一些補充。

我們不是說娛樂節目不好,未來全是文化節目這個也不對,兩者其實是相輔相成的。作爲觀衆,我想看《煎餅俠》有《煎餅俠》,想看《花樣年華》有《花樣年華》,想看《一代宗師》有《一代宗師》,這纔是健康的整個的文化生態。”

氛圍塑造和情感傳遞取勝

它是《藝術人生》的又一個輪迴嗎?

《朗讀者》是一檔門檻很高的節目,它不僅是關於讀書,深層的落點其實是情感。劉欣表示,如果單純倡導讀書,那就把節目給做小衆了,“我們節目的全稱叫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文化指的是我們跟書籍相關,但我們還有一點,我們強調情感。我們通過每一個人真摯的故事,傳遞出來一種共情的東西。親情、友情、愛情,同學情、夫妻情、母子情,所有人間的這種共同的情感可能會幫助我們去了解和理解。所以說我們也反覆強調,我們是給大家打開人生的大千世界,從每一個人的具體故事走進文學的世界。不是文學走向文學,而是從情感、人生、體驗走向文學。”

張梓琳參加節目《朗讀者》

節目播出之後,一些觀衆覺得《朗讀者》有些《藝術人生》的影子,都以氣氛塑造和情感傳遞見長,但又不全像。劉欣曾陪伴過《藝術人生》一段最好的時光,然後在相當長的時間裏,大衆開始追求泛娛樂化了,流行就是一個輪迴,當《朗讀者》再度惹人飆淚的時候,“武器”還是同樣的兩個字:真誠。

劉欣分享道:“董卿一直強調,我們需要大家最動情的地方,我們所有的朗讀者都是要還原成一名最真誠的朗讀者。甚至我們團隊也有過糾結,他在朗讀的時候要不要過炫的舞臺包裝和舞臺設計?後來我們還是否定了。爲什麼?其實也是爲了真誠。過多的設計,那就是在演。”

不少人覺得央視的一些節目因爲陽春白雪而顯得高冷。在接地氣這一點上,《朗讀者》把握得不錯。劉欣回答:“所有的節目都是這樣的——老百姓愛看不愛看肯定是第一位的。也許接受文化節目比接受娛樂節目進去的那個過程要難一點。我一直特別喜歡董卿說的那句話,就是高而不冷。雖然高一點點,但是我們要通過我們的技術手段讓老百姓能夠更好地進去。那麼怎麼讓文化節目進入?我們就是通過情感這個切口進入的。”

線下朗讀亭的強設置

文字承載的一定是情感的表達

首期節目播畢,除了公衆人物,還有平凡生活中帶給人們許多感動和震撼的普通人。首位素人嘉賓是來自四川的一對普通夫妻。在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有一個1200畝的鮮花山谷,一年四季繁花不斷,從山頂鋪到山腳,園裏種植着1000多種花卉:虞美人、魯冰花、芙蓉花、矢車菊......

節目《朗讀者》“鮮花山谷夫婦”

這個鮮花山谷是一個丈夫對妻子的承諾。爲了實現她想擁有一個花園的夢想,丈夫傾盡所有用十年時間打造出了這樣一個浪漫的花海。

《朗讀者》節目也把這對夫妻請到現場,丈夫周小林和妻子殷潔的.朗讀主題是“遇見”。

男:我只願意憑着這一點靈感的相通,時時帶給彼此以慰藉,像流行的光輝,照耀我疲憊的夢寐,永遠存一個安慰,縱然在別離的時候。

女:醒來覺得,甚是愛你。

因爲相遇,因爲愛情,《朱生豪情書》在一對相愛的人的朗讀下,仿若有了靈魂。

朗讀是文字的體現,者就是人。文字所承載的,一定是情感的一種表達。來到節目的朗讀者,一定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

田梅表示:“有了人生閱歷,他纔會有精彩的人生故事,然後需要一種很平實的情緒表達力、感染力,這就是我們對於朗讀者的要求。這個節目表達的不是技巧,不是朗誦,我們每一期都有一個主題詞,有預遇見、有眼淚、有家、有選擇……然後嘉賓根據主題詞去選取一則人生故事,然後這段故事又跟後面的朗讀文本相互關聯,這是個一脈相承的過程。”

傳遞情感,傳承精神,傳播文化,是《朗讀者》的初衷。大家都知道有一個世界讀書日,節目團隊小小的野心是希望未來能有一個朗讀日。

劉欣說:“讀書日是自己讀給自己的,而朗讀是把我讀給他。之前老說中國人可能不是特別愛表達,就好像春節回到家裏很少有孩子說給父母說一些暖心的話,同學之間,愛人之間,好像也很少這樣。所以我們節目的一個動機,就是所有的人來了都會爲一個人而讀,這是我們希望能夠起到的紐帶式作用。”

伴隨着節目的開播,《朗讀者》也在線下多個城市逐步啓動“朗讀亭”,劉欣介紹:“你可以走到這個亭子裏,你說我想爲誰而讀。這是我們節目的一個強設置。文字只是一個途徑,我們最終還是傳達情感,能夠把整個我們每一個人聯繫到一起。”

朗讀者相關文章:

1.精選朗讀者開場白臺詞

2.朗讀者開場白集錦

3.朗讀者每期開場白彙總

4.朗讀者第一期開場白臺詞

5.朗讀者第九期開場白臺詞

6.朗讀者第八期開場白臺詞

7.朗讀者開場白

8.董卿的朗讀者開場白精選

9.朗讀者告別的開場白

10.朗讀者主題第一次的開場白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