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藥材邁入指數時代 年總產值增速超過20%

本文已影響5.18K人 

老國藥:一園春色關不住

我國中藥材邁入指數時代 年總產值增速超過20%

全國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市場——安徽省亳州市中國(亳州)中藥材交易中心,每天上市品種達2800餘種,日上市量達6000餘噸,年交易額200億元,佔全國市場的份額已超過20%。

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表示,中藥產業發展正面臨着新一輪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年總產值增速超過20%

近年,中國中藥產業發展迅猛,年總產值以超過20%的速度增長,而同期世界醫藥產業的增長速度爲4%—7%,預計到2020年,中藥產業的工業總產值有望突破萬億元。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副司長桑濱生介紹,我國先後出臺了《國務院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等政策,對中醫藥的繼承創新工作進行了全面規劃。

中藥產業屬於資源依賴型產業,近年我國各地不斷進行野生中藥資源摸底,推進中藥規範化人工種植。目前,全國600多箇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已在各地“開花”,總面積超過2100萬畝。

廣州醫藥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王煥魁表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中醫、認可中醫,利用中藥養生、保健,“中醫藥的辨證思想已逐步被人們所接受,中藥產業潛力有望進一步釋放”。

“活化石”的青春祕訣

410多年的廣州陳李濟、340多年的北京同仁堂……許多中藥老字號如今已發展爲現代化企業集團,傳統本色沒有變,管理方法更科學。

北京同仁堂集團黨委副書記陸建國說,在選用藥材上,依然“嚴格按照要求炮製”,如“七珍丹”中的“寒食”,必須在春天柳樹發芽時製造。

在生產管理上,同仁堂和天津達仁堂均實現了製劑工藝、生產設備、管理系統的自動化質量管控。此外,同仁堂還在全國建立了10多個綠色中藥材種植基地,解決了藥材的農藥殘留、重金屬含量高和藥材變異等問題。

繼承就像老字號的車身,創新則成爲企業發展的輪子。近年來,天津達仁堂創新了藿香正氣軟膠囊等40多個品種,佔其市場銷售的80%。而同仁堂集團每年的科技投入近1億元,構建了較爲完善的科研、技術創新體系。

同時,“義利共生,勇擔社會責任”也使得老字號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如同仁堂“坐堂問診,代客寄藥、煎藥、送藥”的便民活動……塑造企業文化形象的同時,更進一步推廣了中醫藥的社會普及範圍。

應創造條件積極“走出去”

目前,海外市場已逐漸認可中醫藥的傳統內涵。面對龐大的國際市場,中醫藥“走出去”的願望日益強烈,但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卻依然面臨不少難題。

2004年歐盟出臺《傳統植物藥註冊程序指令》規定,所有植物藥生產企業必須在2011年4月30日前完成註冊,否則不允許在歐盟境內銷售和使用。這一最後期限將至,中藥面臨不得不退出歐盟——這一年銷售額約50億歐元的世界最大植物藥市場的困境。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劉張林表示,雖然國內中藥企業還未通過歐盟註冊,但長期看來依然存在變數,中國應積極爭取機會,加強中歐標準和認證合作,努力拓寬走出去之路。中國中醫科學院副院長劉保延指出,我國中藥的規範和準則與國外存在差距。中藥的標準化要儘量明確其藥效成分,由未知變成已知,由模糊變成清晰。

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還有許多的問題有待求解。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