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故事:志願者小陳的“防艾”路

本文已影響1.17W人 

成都故事:志願者小陳的“防艾”路

小陳的前男友小江,就是一個艾滋病毒感染者。2003年,大學畢業不久的小陳因爲被一部講述艾滋病患者故事的好萊塢影片感動,萌生了做“防艾志願者”的想法,卻苦無路徑。於是,她在網上發帖,希望有網友牽線。就是這篇帖子,讓她結識了遠在廣東的小江。小江與她同樣關注艾滋患者這個特殊的人羣,二人在網上的交流十分投機,一來二去,兩人開始熱戀。不久,小江來到成都,並與小陳同居,但令小陳奇怪的是,小江從不與她有任何親密行爲,哪怕是她主動,這令小陳氣惱。後來,在一次激烈的爭吵後,小陳得知,小江在一次拔牙時感染了艾滋;再後來,小江家裏來人把他捉了回去,從此杳無音信。癡情的小陳不斷在網上尋找男友的蛛絲馬跡,幾個月後,奇蹟般地尋來了一個知情者。原來,小江並不是廣東人,而是廣西人,自從在當地檢測出感染艾滋病毒後,當地疾控中心就一直在監測小江的病情,後來小江跑去四川,當地又一再做其家人的工作,最終把他找了回去。另外,小江也並不是在拔牙時感染的艾滋,而是通過性行爲感染的。

對記者講述這些時,小陳有些黯然。她說,在後來自己接觸的艾滋感染人羣中,對方往往都稱自己是意外“中招”,但其實大多數都是因爲性行爲傳播。小陳說,除了對艾滋病的缺乏正確瞭解,這正是艾滋感染者受歧視的一個重要原因。

此番遭遇,更堅定了小陳做一個防艾志願者的決心。她甚至跑到西昌去“考察”,因爲那裏有一個聯合國的 “美沙酮維持治療” 禁毒防艾試點項目。小陳告訴記者,這個項目的一個內容就是在高危人羣中發展“同伴”志願者,通過他們向高危人羣宣傳艾滋病防範知識,併發放安全套、一次性針具以及用美沙酮維持治療來實施對這個人羣的關愛,以此力圖降低艾滋病的傳播率。回到成都後,小陳輾轉之下終於找到了“組織”,開始了她長達5年的“防艾志願者”生涯。#p#副標題#e#

小陳認爲,在成都,由於社會寬容度比較高,防艾志願工作在同性戀人羣中比較容易開展,小陳所在的志願者組織會經常性去一些“同人”經常出沒的地帶,進行艾滋病防治宣傳,併發放安全套,他們還發展了不少“男同”志願者,這些“男同”的參與,在很大程度上暢通了志願者與這個人羣溝通的渠道。而工作最難開展的是在農民工羣體,因爲其流動性太大,不好召集,而且也難於發展“同伴教育”,這爲雙方的交流帶來很大困難。

小陳介紹說,在成都,防艾民間組織有近百個,其中不乏由“男同”自己組織的防艾組織,而且,這些組織往往能夠得到政府部門的主動支持,比如成都有一個著名的“成都同志關愛小組”,成立不久,省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所就主動聯繫上他們,並通過他們進行“同伴教育”。後來,這個“關愛小組”成了成都最早的民間防艾組織,也就是如今的“成都同樂健康服務中心”。
 
  說到寬容度,小陳認爲,其實嚴格說來也只是在一些特定人羣中,她說,就整個社會而言,“我們任重道遠”。至今,小陳仍不敢跟家裏人詳細解說自己的日常工作,她說:“一說,肯定家裏人要死要活。”不僅不敢跟家裏人明說,小陳也不敢對外界公開,“以前我曾經說過,結果被房東攆走了。”小陳很坦白:“我真的不夠勇敢,從那以後我再不敢對外公開自己的身份了,我也希望你不要公佈我的真實姓名和身份,因爲我必須正視現實,我這樣保護自己是爲了更好地做自己願意做的事情。”

小陳對記者說,自己理解人們的恐懼,但同時又渴望更多的人來關心這個人羣。最後,她找出一份報紙,指着報紙對記者說:“看,這句話寫得多好,‘他們其實也就是病人’。”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