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手足口病的原因

本文已影響2.93W人 

嬰幼兒是如何感染手足口病的?

引起手足口病的原因

嬰幼兒喜歡把手或是玩具等放到嘴裏撕咬,病毒通過消化道傳播,所以3歲以上的發病率較高。

1.常見託兒所或是公共場所人羣密切接觸傳播。通過被病毒污染的手巾、毛巾、玩具等物品。

2.喉嚨分泌物(飛沫)傳播。

3.飲用或食用被污染過的水和食物。

4.小兒不懂分辨,吃有病毒或蒼蠅叮爬過的食物。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

常見的腸道病毒中柯薩奇病毒是手足口病的元兇。此外柯薩奇病毒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最爲常見。

腸道病毒Cox A16型手足口病

1983年天津發生Cox 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發,5-10月間發生了7 000餘病例。經過2年低水平散發後,1986年再次暴發。

1994年英國發生一起由Cox 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發,患者大多爲1-4歲嬰幼兒,大部分病人症狀較輕。

腸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

於1969年首次從加利福尼亞患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嬰兒糞便標本中分離出來的,這些病毒可被培養在恆河猴腎臟細胞(rhesus monkey kidney cell;RhMK)及人胚二倍體細胞(human fetal diploid cell)中。若檢體取自病人糞便及組織即以人胚腎二倍體細胞(diploid strain of human fetal kidney cell;HFDK)培養;若爲咽喉拭子檢體則選用人胚肺二倍體細胞細胞(diploid strain of human fetal lung cell)培養。經由這些細胞培養後純株化病毒分析,發現會出現典型由腸病毒所致的細胞病變(cytopathetic effect;CPE)現象,由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其形態(morphology)及物理化學(physicochemical)特性都與當時已知的其他腸病毒類似,但進行中和抗體試驗(neutralization test)或免疫擴散試驗(immunodiffusion test)後,卻發現其彼此間並不會有交互作用的現象,因此推測當時所發現的病毒爲一種新型的腸病毒,故將該病毒株命名爲腸病毒71型。

感染的方式:

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咽部在內的整個消化道,其傳播途徑是糞—口,僅少數是呼吸道。手足口病是由於食用和飲用被污染的飲料、水果、食物等造成的,而不是在擁擠的人羣中通過呼吸傳播的。

該病毒在室溫下可存活數日,50℃可以迅速滅活,燒開的水中無存活病毒。因此,手足口病的預防主要是在疾病流行期,注意食用和飲用新鮮熟食。腸道病毒是人類最常見、最重要的病毒,其感染部位是消化道,而不是呼吸道,由於沒有腹瀉,臨牀醫生往往將腸道病毒感染誤診爲胃腸型感冒、不明原因發熱、流行性胸痛、病毒性腦炎、病毒性心肌炎等等。在治療上往往僅僅採取對症處理。

兒童和成人都可能感染,5歲以下兒童多發,所以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說每個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後只獲得該型別病毒的免疫力,對其它型別病毒再感染無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後還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別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環境衛生差、個人衛生習慣不良誘導病發,常引起兒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峽炎。

手足口病的發病統計:

1957年新西蘭首次報導,1958年分離出柯薩奇病毒,1959年提出HFMD 命名。早期發現的手足口病的病原體主要爲Cox A16型,手足口病與EV 71感染有關的報導則始自20世紀70年代初,1972年EV 71在美國被首次確認。此後EV 71感染與Cox A16感染交替出現,成爲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體。

澳大利亞和美國、瑞典一樣,是最早出現EV 71感染的國家之一。1972~1973 年、1986年和1999年澳大利亞均發生過EV 71流行,重症病人大多伴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CNS),一些病人還有嚴重的呼吸系統症狀。20世紀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亞、匈牙利相繼暴發以CNS爲主要臨牀特徵的EV 71流行,僅保加利亞就超過750例發病,149人致癱,44人死亡。英國1994年4季度暴發了一起遍佈英格蘭威爾士由Cox 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監測哨點共觀察到952個病例,爲該國有記錄以來的最大一次流行,患者大多1~4歲,大部分病人症狀平和。其它國家如意大利、法國、荷蘭、西班牙、羅馬尼亞、巴西、加拿大、德國也經常發生由各型柯薩奇、埃可病毒和EV 71引起的手足口病。

日本是手足口病發病較多的國家,歷史上有過多次大規模流行,1969~1970年的流行以Cox A16感染爲主,1973和1978年的2 次流行均爲EV 71引起,主要臨牀症狀爲手足口病,病情一般較溫和,但同時也觀察到伴無菌性腦膜炎的病例。1997~2000年手足口病在日本再度活躍,EV 71、Cox A16均有分離,EV 71毒株的基因型也與以往不同。20世紀90年代後期,EV 71開始肆虐東亞地區。1997年馬來西亞發生了主要由EV 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共有2628例發病,僅4~6月就有29例病人死亡。死者平均年齡1.5 歲,病程僅2天,100%發熱,62%手足皮疹,66%口腔潰瘍,28%病症發展迅速,17%肢軟癱,17例胸片顯示肺水腫。

我國自1981年在上海始見本病,以後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東、湖北、西寧、廣東等十幾個省市均有報道。1983年天津發生Cox 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發流行,5~10月間發生了7 000餘病例,經過2年散發流行後,1986年又出現暴發,在託兒所和幼兒園2次暴發的發病率分別達2.3%和1.9%。1995年武漢病毒研究所從手足口病人中分離出EV 71病毒,1998年深圳市衛生防疫站也從手足口病患者中分離出2株EV 71病毒。1998年EV 71感染在我國臺灣省引發大量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在6月和10月兩波流行中,共監測到129 106病例,重症病人405例,死亡78例,大多爲5歲以下的兒童,併發症包括腦炎、無菌性腦膜炎、肺水腫或肺出血、急性軟癱和心肌炎。 2000年5~8月山東省省招遠市暴發了小兒手足口病大流行,在3個多月裏,招遠市人民醫院接診患兒1698例,其中男1025例, 手足口病女673例,男女之比爲1.5:1,年齡最小5個月,最大14歲。首例發生於5月10日,7月份達高峯,末例發生於8月28日。128例住院治療患兒,平均住院天數5.1天,其中3例合併暴發心肌炎死亡。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